如果說,中空纖維膜是那三千煩惱絲,反滲透膜就是那芯有千千結。膜法師們共同的心聲:“魔鏡,魔鏡,告訴我,反滲透膜為啥又堵了?”
反滲透膜:“你猜!”
反滲透膜是膜中的“軟妹子”,很嬌氣,很脆弱。當格柵、生化、超濾攔下了大多數(shù)污染物,水已經(jīng)看得很干凈了的時候,我們堵不堵,還是要看心情啦。
調侃結束,言歸正傳,下面就總結一下反滲透膜堵了的原因:
1.濃差極化
在反滲透脫鹽系統(tǒng)中,膜的選擇透過性,使水分子不斷從高壓側透過膜,而溶質分子仍殘留于原溶液中,導致膜表面上的料液和進口料液之間產生一個濃度差,嚴重時會產生很高的濃度梯度,這種現(xiàn)象稱為濃差極化。濃差極化使料液滲透壓增大,有效推動力減小,造成透水速度和脫鹽率下降。
打個比方,就類似上班高峰時段在川流不息的地鐵始發(fā)站候車,而恰巧我們都沒有排隊禮讓的習慣,車來了于是大家一擁而進,后面人越堆越多,越擠越緊,前面的人就進不去了。
2.無機鹽結垢
CaCO3、CaSO4、BaSO4、SrSO4、CaF2及SiO2等溶度積較小的鹽類,在反滲透過程中可能會因濃縮超過其溶度積而析出,產生沉積物停留在膜表面上或在進水通道內形成水垢。
3.吸附性污染
屬于苦咸水范圍的某些井水水源一般含有低價鐵離子和錳離子,具有一定還原性,此類水源造成膜污堵的主要原因就是鐵、鋁、錳等在膜表面產生膠體顆粒污堵。當O2進入含F(xiàn)e2+的進水中,高堿度水源形成碳酸鐵、硅酸鐵,還原菌在摻和進來,鐵垢形成越來越快,鐵絮凝劑轉化引起的膠體狀鐵。。。艾瑪,太熱鬧了!金屬污染后的特征表現(xiàn)是產水量下降,壓差上升。
4.生物污泥的形成
來源于地表水和污水的水源,遇到的問題多半是生物污泥。當膜表面覆蓋生命力旺盛的微生物污泥時,膜所除去的鹽類將陷于黏層中,不易被水沖走,為微生物繁殖提供了豐富的營養(yǎng)物質,與此同時反滲透進水前預處理時加入的阻垢劑、軟水劑等又能促進微生物生長。
5.膠體物污染
地下水及地表水均含有鐵、鋁、硅、有機質等物質,它們和預處理時加入的混凝劑、助凝劑、阻垢劑等形成膠體沉積在膜表面造成膠體污染。膠體物污染難處理是由于帶有同種電荷,比較穩(wěn)定,不易沉降,但在RO膜過濾水時被截留在膜表面,形成水合物,易污染膜,導致水通量下降。一般這種趨向用污染指數(shù)(SDI)進行評價。通常當SDI<3時,膜表面不產生此類污;當SDI>3時,會發(fā)生污堵。注意,這是最難搞的一類污染!
6.水錘現(xiàn)象
對于反滲透系統(tǒng),由于設計的不合理,在開始調試階段,裝填膜的膜殼內有大量的空氣,當待處理液瞬間進入膜殼時,由于空氣具有可壓縮性,且瞬間不可能完全排盡;當空氣在膜殼內達到一定壓力時,會突然爆破釋放,引起反滲透膜在膜殼內相互撞擊、擠壓以及竄動,產生“水錘”現(xiàn)象。在反滲透系統(tǒng)中,水錘的危害在于造成無法恢復的反滲透膜元件損傷。當然,這種現(xiàn)象也可以通過完善的設計而避免。
7.懸浮顆粒物
保安過濾器會因“短路”或缺陷造成過濾介質、腐蝕碎片及異物(如小芯絨線)等的泄漏或反滲透初次投用沖洗不徹底時,可能使膜元件受到污染,使進水通道堵塞以及膜面上形成非晶體沉淀。但這種情況較少遇到。
8.其他因素造成的污染
碳氫化合物和硅酮基的油及脂類覆蓋于膜表面,致使膜受到污染;膜的水解、有機溶劑及氧化性物質侵蝕等也會造成膜材料的本質改變。
膜臟了可以洗,膜壞了,往事不要再提,一切都成飄逝的過往。
如果,想要反滲透膜不那么快被污染,就要購買抗堵抗污染的反滲透膜!
來源:水處理新視野
特此聲明:
1. 本網(wǎng)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。
2. 請文章來源方確保投稿文章內容及其附屬圖片無版權爭議問題,如發(fā)生涉及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文章來源方自負相關法律責任。
3. 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(fā)表之日內起一周內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