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1585010687946574.jpg 1.jpg](/view/upload/day_200325/202003250938304530.jpg)
全球對塑料制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,塑料的年產(chǎn)量也不斷攀升。大多數(shù)塑料最終進入河流、湖泊和海洋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塑料往往會通過自然風化分解為小顆粒。研究表明,如今在淡水、海洋和土壤中,塑料微粒無處不在。
“水中PM2.5”污染
所有直徑小于5毫米的碎片都被稱為塑料微粒。塑料微粒具有多種尺寸、顏色和化學組成,包括纖維、碎片、團粒、薄片或泡沫。
![1585010704607405.jpg 2.jpg](/view/upload/day_200325/202003250938303791.jpg)
一些塑料微粒被直接排入環(huán)境中,比如清潔護理用品和化妝品中所含有的塑料微珠。一些大型塑料物品的磨損也可能釋放塑料微粒,比如汽車輪胎的損壞或者合成纖維在洗滌過程中的脫落。
如今,塑料微粒廣泛存在于水環(huán)境中,被稱為“水中PM2.5”,它們通過不同途徑進入水體,包括大氣沉降、土壤徑流污染或城市污水。
微纖維是廢水和淡水中塑料微粒的最大來源。它們被發(fā)現(xiàn)廣泛存在于浮游動物、河床生物和軟體動物(貽貝、蛤蜊)的腸道中,最終可能通過食物鏈轉移到人體內,亟需引起我們的關注。
聯(lián)合國環(huán)境規(guī)劃署(UNEP)廢水處理專家、《廢水中的塑料微?!穲蟾孀髡連irguy Lamizana表示:“塑料微粒對水的污染是復雜和多方面的,要想有效對其進行管理,需多措并舉?!?/p>
聯(lián)合國環(huán)境署與國際水管理研究所(IWMI)正在開展合作,圍繞“評估可用技術,提供技術工具從廢水和污泥中去除塑料、塑料微粒和微纖維”進行研究。
解決塑料微粒污染
一些國家已經(jīng)禁止在個人護理和化妝品中使用一次性塑料和塑料微粒,并通過相關宣傳活動提升人們的意識,推動改變個人習慣。盡管某些紡織品通過改進設計和材質,有效減少了洗滌過程中微纖維的產(chǎn)生,但這類產(chǎn)品在市場中相對較貴。
![1585010727946326.jpg 3.jpg](/view/upload/day_200325/202003250938303051.jpg)
基于此,國際水管理研究所水質項目協(xié)調員,《廢水中的塑料微?!穲蟾孀髡逬avier Mateo-Sagasta表示:
“海洋中約有35%的塑料微粒來自合成纖維的洗滌。我們可以推廣基于家庭系統(tǒng)的潛在解決方案,防止塑料微粒釋放到下水道或環(huán)境中。目前我們已經(jīng)擁有去除97%微纖維的技術?!?/p>
“各國相繼立法對化妝品中的塑料微珠進行限制或禁用,需將相關規(guī)范拓展至更多種類塑料微粒的管理。目前為止,微纖維尚未納入政策范疇??梢試L試對可能產(chǎn)生大量微纖維的紡織物或產(chǎn)品征稅,用于資助微纖維不斷上漲的處理成本?!?/p>
“我們在處理塑料微粒的過程中還必須改善徑流管理,因為從土壤遷移到水體的塑料微粒高達80%,已成為水環(huán)境中塑料微粒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?!?/p>
國際水管理研究所循環(huán)經(jīng)濟與水污染研究小組負責人、《廢水中的塑料微?!穲蟾孀髡逬osiane Nikiema表示:
"保護水體和景觀免受塑料微粒污染是一個嚴峻的挑戰(zhàn)。我們需要設計和采用有效方法限制城市和景觀中的塑料微粒出口,保護水體免受污染負荷,恢復受影響的水生系統(tǒng)并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們暴露在塑料微粒污染下的幾率。”
“廢水和徑流的處理以及污水污泥的安全管理是實現(xiàn)以上目標的關鍵。相關解決方案的采用和實施必須得到立法、技術、經(jīng)濟手段、教育和民眾意識的支持,以推動實際變革?!?/p>
污水污泥富含營養(yǎng)物質,但也含有從廢水中提取的微纖維。據(jù)研究估計表明,歐洲和北美國家每年可能會向農田土壤中添加數(shù)萬到數(shù)十萬噸的微纖維,而且它們在使用后可以在土壤中持續(xù)數(shù)年。
Nikiema說:“可以通過污泥焚化的方法,避免土壤被塑料微粒污染,但這樣做代價高昂,而且可能剝奪了土壤有機質,破壞土壤的健康和肥力?!?/p>
編者注《廢水中的塑料微?!?microplastics in wastewater) 即將于2020年8月的斯德哥爾摩世界水周或于2021年2月召開的聯(lián)合國環(huán)境大會上發(fā)布。敬請關注。
(編輯:逍遙客)
特此聲明:
1. 本網(wǎng)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。
2. 請文章來源方確保投稿文章內容及其附屬圖片無版權爭議問題,如發(fā)生涉及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文章來源方自負相關法律責任。
3. 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(fā)表之日內起一周內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