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“雙十一”一起發(fā)貨的還有“雙十一特供冷空氣”。
隨著“冷空氣快遞”的到來,北方地區(qū)陸續(xù)進入了采暖季。我國北方取暖總面積達200多億平方米,根據(jù)實地檢測顯示,通過散煤取暖的農戶,室內日均PM2.5濃度為255μg/m3,因此散煤所排放的污染物濃度成了秋冬大氣環(huán)境的“硬傷”。
散煤治理、清潔取暖是冬季北方地區(qū)改善空氣質量繞不開的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今年也不例外,近日,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部表示,截至今年采暖季前,京津冀及周邊地區(qū)、汾渭平原農村地區(qū)已完成散煤治理1700萬戶左右。
清潔取暖增加這么多用戶,今年冬天的供應夠不夠呢?
今年北方清潔取暖重點省份新增“煤改氣”用戶接近320萬戶,比去年有所增加,預計供暖季新增用氣需求超過38億立方米。基于此,中石化、中石油和中海油“三桶油”提前部署規(guī)劃,其中中石油儲氣庫增加22億立方米,并進口了境外天然氣500多億立方米;
中石化為北方7省市籌措資源88多億立方米;中海油在供應量上同比增加15億立方米。今年前三季度,我國天然氣基礎設施互聯(lián)互通重點工程建設和儲氣設施建設步伐加快,“全國一張網”形成進程推進。
除此之外,為了保證“煤改電”用戶的采暖需求,國家電網有關單位提前著手,從保障電網安全穩(wěn)定運行、推進“煤改電”配套電網項目建設、加強設備運維管理等多個方面做足準備。
近期,國家電網已經在吉林、天津、青海、河北、河南等地加快或完成項目建設,截至10月29日,公司全面完成北方12省份9000多項項10千伏及以下“煤改電”配套電網工程建設任務,為廣大群眾溫暖度冬提供了堅強電力保障。
公司2019年“煤改電”工程惠及近20000個村370多萬戶居民,供暖面積約2.3億平方米,取暖電量將超過200億千瓦時,相當于替代散燒煤1100萬噸。隨著迎峰度冬階段的到來,國家電網下一步將加強負荷預測,做好電力平衡和運行方式安排。
氣源、電源供應有了保障,具體要采取哪種清潔取暖路線,關鍵在于各個省份城市。有專家指出,在取暖季,各部門、地方的核心工作要在“宜”字上做大文章、做實文章,重點是要把握好“宜電則電”、“宜氣則氣”、“宜煤則煤”、“宜熱則熱”的原則。
也就是說,各地要立足本地資源稟賦、經濟水平和居民習慣,在保證居民正常供熱質量的基礎上,在供熱的生產、調控、使用環(huán)節(jié)實現(xiàn)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的降低。
那么在不具備“煤改氣”與“煤改電”條件的農村地區(qū),要如何實現(xiàn)供暖和大氣治污兩全呢?
北京化工大學生物質能源與環(huán)境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劉廣青指出,可根據(jù)當?shù)刭Y源條件,因地制宜采取地熱、生物質、太陽能、工業(yè)余熱等多種清潔取暖替代方式,或者也可以采取潔凈煤配套環(huán)保爐具或生物質燃料配套專用爐具等取暖方式。
特此聲明:
1.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。
2. 請文章來源方確保投稿文章內容及其附屬圖片無版權爭議問題,如發(fā)生涉及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文章來源方自負相關法律責任。
3. 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(fā)表之日內起一周內與本網聯(lián)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益。